一休禪師的弟子珠光一向有打盹的習慣,致使在公共場合里常常失態,為此他非常苦惱,便前去請教醫生,醫生勸珠光應多喝茶;珠光聽從醫生的指示,而后果真不再打盹了。因此,他逐漸喜歡喝茶,且認為喝茶時也應具備禮節,于是創立了“茶道”,而有茶祖之譽。
完成“茶道”之后,一休禪師就問道:“珠光!你是以何種心態在喝茶呢?”
珠光答道:“為健康而喝茶。”
于是,一休禪師便給他“趙州吃茶去”的公案:“有學僧請示趙州禪師以佛法大意,趙州答道:“吃茶去!”你對這件事有何看法呢?”
珠光默然!
于是一休禪師叫侍者送來一碗茶,當珠光捧在手上時,一休禪師便大喝一聲,并將他手上的茶碗打落在地。然而珠光依然一動也不動。過了一會兒,珠光向一休禪師道過了謝便起座,走向玄關。
一休禪師叫道:“珠光!”
珠光回頭道:“弟子在!”
一休禪師問道:“茶碗已打落在地,你還有茶喝嗎?”
珠光兩手作捧碗狀,說道:“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禪師不肯罷休,追問道:“你已經準備離此他去,怎可說還在吃茶?”
珠光誠懇地說道:“弟子到那邊吃茶!”
一休禪師再問道:“我剛才問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這邊喝,那邊喝,可是全無心得,這種無心喝茶,將是如何?”
珠光沈靜地答道:“無心之茶,柳綠花紅。”
于是,一休禪師大喜,便授與印可,珠光完成了新的茶道。
在日本所流行的茶道、劍道、拳道、書道、花道等,都與佛教有密切的關系,“趙州茶”,在中國禪學史上是有名的公案。
喝茶,要喝清涼之茶、平和之茶、禪味之茶、無心之茶。所謂無心之茶的里面,包羅萬象,柳綠花紅,另有一番世界,《般若心經》云:“以無所得故。”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