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讀書了誰來照顧我的媽媽呢?”一個QQ網名叫“角落里的哭泣”的11歲女孩這樣說。當被問及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時,小女孩沉默了很久,最后說:“我心里不好受?!辈恢朗裁磿r候我們學會了自己堅強,什么時候我們學會了獨自去面對人生的風雨。
現在想用一段來介紹這位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叫甜甜,然而生活并不像她的名字一樣像糖一樣甜。離過婚的媽媽得了重病,她為了照顧媽媽不得不離開校園,專門到醫院去照顧母親,已經輟學50多天了,每天幫助媽媽洗衣、打飯、揉腿、端尿盆......“我很想讀書,可是我去讀書了,誰來照顧我媽媽呢?”
我不知道,一個11歲的女孩到底懂得什么叫命運嗎?我也不知道,一個11歲的女孩面對媽媽的病她是什么感受?只是,獨自一人聽著外面的風聲,想到了自己的過去,不堪的過去。習慣了每天都要早起,不是學習,而是為了躲計劃生育;習慣了每天沉默不語,不是低調,而是不敢說話。對于我,家的概念是模糊的。從小就是四處逃,這個家住一段時阿,然后那個家再住一段時間,奶奶的家、姥姥的家、姑姑的家、姨姨的家,我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是我自己的家,哪一個才是我的母親......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與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吧。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我不是那個“不是”中的例外?!拔业男愿窬褪俏疫^去的真實寫照,角落里的哭泣。”最后是角落里的人生?自己童年的經歷讓我變成一個總是喜歡躲在角落的一個女生,不想和任何人說話,不想透出關于自己的任何信息。在高中老師讓選座位時,我總是會選擇最后一排的一個角落。
沒有朋友我學會了寫日記,沒有快樂我學會了獨自把眼淚埋葬。初中高中六年,我好像除了學習就沒有任何東西了,因為我不知道自己除了學習我還能夠干什么,在同學眼里我是另類,在老師眼里我只是一個能考上好的高中或者是能考上好的大學的機器。每天三點一線式的生活——教室、宿舍、食堂,我過了六年,六年一個人的生活讓學會了“忍”,任何事情都不會和別人說,漸漸地學會了自己騙自己,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哭泣;回到自己的內心,沒有任何聲音,沒有任何情感,沒有任何人,僅僅是獨自面對那顆心。
我還只是一個孩子,一個沒長大的孩子。到大學之后慢慢學會了偽裝,假裝很開心,其實騙自己。每天最痛苦的時候是晚上開始睡覺時,真的想一覺睡下去不再醒來,那樣我的心里就不會那么不好受了。
我的童年,或者可以用灰色來形容。回憶對于我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值得我留戀的了,因為每一次的回憶只是讓我再一次想起,“哦,原來我是這樣過來的?!?/p>
我不想哭了,因為眼淚我已傷不起了。
童年時的肩膀可以承受多重的重量,11歲的心靈又可以承受多少眼淚呢?我沒有錯,這個11歲的小女孩也沒有錯,是誰錯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