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講一講佛教追求的終極目的、解脫原理以及相關次第。
這是目前好多朋友想解決、而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一些信仰者也不知道佛教真正的本質是什么?時下,信仰佛教的人有追求福報的、有害怕輪回的、有想要學習一種新文化,汲取文化營養的。目的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
佛教文化非常博大,有三藏十二部。這三藏十二部的內容浩如煙海。我閱過兩次《大藏經》,整天閉關地閱讀。如果一天24個小時中除了基本的休息之外,差不多要三年時間才能夠讀完一遍。閱讀能力稍弱的人,三年也不一定讀完。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全部地了解佛教、完整地了解佛教,以及想了解佛教中許多精髓的東西,那么就必須得到善知識的點撥。
歷史上有許多非常偉大的善知識,他們造了好多“論”,比如龍樹菩薩造過《大智度論》、彌勒菩薩造過《瑜伽師地論》等等。這些大論是佛教的基本概論,很有價值。不過,現在能讀懂這些大論的人也少之又少。于是,出現了一種狀況:無論是學習佛學的人,還是信仰佛教的人,并不懂真正信仰的目的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有信仰?我們在追求什么?如果不懂這些,那么就是迷信。
比如,有些人把佛教變成了世間法的一種助緣,在廣州一帶,有向觀音借錢的習俗,今年向觀世音菩薩借多少錢,掙上多少錢后,明年再來還愿。像這種習俗就非常的有趣,他們把觀音菩薩當成一個財神來“信仰”;有些人是為了祈求佛與護法的保佑;還有些人甚至讓護法神懲罰自己的敵人,修一些像藏傳佛教里面的“誅法”之類,等等。這些習俗和做法并不符合佛教的真正精神。正因為有不同的人對佛教有著不同有理解,才導致了佛教界的混亂。
事實上,信仰宗教的真正目的就是追求真理和自由。無論伊斯蘭教也罷、基督教也罷、印度教也罷,許許多多的宗教都追求真理。它們將真理賦予不同的名相,比如印度教將真理稱之為“梵天”、基督教稱之為“上帝”、伊斯蘭教稱之為“真主”、中國的道教稱之為“道”、佛教稱之為“真如”、“空性”等等。就是說,每一種宗教都認為有一種存在比人類更偉大。這種存在有兩種層次,第一種是物質性的存在,有一種功能性的作用;另一種是純精神性的存在。無論它是物質的、功能的,還是精神的都不要緊,因為信仰者們都承認有一種存在比人類更偉大。當人類向往這種存在的時候,就會產生宗教。
佛教追求的終極目是什么呢?就是自由、真理。
對于“自由”,佛教常見的說法叫“解脫”,因為真正的自由就是解脫。
當佛教把人從世俗的欲望中、煩惱中、仇恨貪婪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人類就會得到自由。
自由分為兩種:一種是世間法的自由,一種是出世間法的自由。
世間法的自由就是離苦得樂,即遠離痛苦得到快樂、遠離熱惱得到清涼、遠離愚昧得到智慧、遠離仇恨得到慈悲、遠離貪婪得到少欲知足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實現自由的一種方式;另外一種自由是出世間的自由,即它不追求相對自由,而是追求“絕對自由”。什么是“絕對自由”呢?就是無條件的自由。在藏傳佛教中“絕對自由”被稱為“心氣自在”,意思就是物質和精神、心靈和肉體都得到大自在。所以,佛教追求的本質就是自由或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