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俱疲者,睡覺對你沒什么用
以前人們的認知里,覺得比起汗流浹背的農民和工人階層,坐辦公室是很舒服的一種工作狀態,今天恐怕很多人不再這么認為了。雖然坐辦公室不需要做什么體力活,看起來真的不算勞累,可是,腦疲勞是一種比身體疲勞更可怕的狀態。
在連續的腦力勞動過程中,我們的心血管始終處于緊張狀態,這會讓血管發生嚴重痙攣,于是容易出現血管狹窄、心肌梗死。即便不熬夜,整天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也一定要注意,盡量避免長時間用腦,以免導致腦部長期疲勞,累及心血管。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在連續寫了兩個小時文案之后,在主持了一場會議以后,身心俱疲的你想要怎么放松大腦呢?很多人的第一選擇會是——睡覺。那么我要告訴你,在這種情況下,睡覺對你沒什么用。
睡眠本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休息方式,假如你真的睡眠不足,或者你是體力勞動者,那么睡眠可以迅速有效地幫你恢復體力、精力。比如,你這段時間經常熬夜加班,嚴重睡眠不足,那么可以睡上一覺,補補睡眠。
但假如你不是體力勞動者,平時也不怎么缺覺,而是整天都坐辦公室的人,那么,通常情況下,你的身體由于長久不動,會處于一種低興奮狀態,但你的大腦卻一刻也沒閑著,處于高興奮狀態。那么這時候,睡眠這種“靜止”的休息方式對你的幫助不大,因為你的體能消耗不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整個周末宅在家里休息,卻不能恢復元氣。
對于這些人來說,你需要的不是坐著或者躺著休息,而是“動起來”。爬爬山、打一場球、游一會兒泳,都能很快讓你變得神采奕奕。也就是說,對于長時期處于腦力勞動狀態下的人來說,你最需要的休息方式是運動。
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大腦是分成了不同功能區域的,每一個區域都分工明確,支配著身體的不同功能。為了防止用腦過度,最好的方法是勞逸結合,讓大腦的每個區域都能得到休息的機會。因此,對于極度缺乏運動的腦力勞動者來說,你們可以有意識地在長時間的腦力勞動中,穿插一些體力勞動或者體育鍛煉。
有時候“微動”的養生保健效果反而更好
我雖然贊同大家運動,但是一定要注意適量、適度,千萬不可運動過量。劇烈運動時,人體代謝率劇增,與平靜時相比,身體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氣量會突然增加,心臟將發生“適應性改變”,心腔擴大、室壁增厚,輸出血量將會是平時的4-6倍或更多,時間稍微一長,心臟循環系統就會不堪重負。但此時供給量還是相對不足,在這種血、氧供不應求的狀態下,運動者的心臟會出現急性缺血,繼而出現心臟驟停和腦血流中斷。
人對心臟驟停有一個耐受限度,而在劇烈運動中出現心臟驟停,耐受時間更短,更容易造成心臟性猝死。人體就像一個彈簧,過量運動對身體巨大的負荷就是外力,當外力太強,身體這個彈簧就會發生永久變形或者斷裂,人也就會死亡。
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常見心臟功能不全的病人,猝死的發生率比普通人高5-10倍。這些人群更要注意,不能運動過量。
其實,對于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講,正常的運動量,像慢跑20分鐘,偶爾打打羽毛球、籃球,基本上是不會發生猝死的,大家不必太過擔心。但是盲目追求過高的運動量,喜歡挑戰自己所謂“極限”的人,就很危險。
比如平時沒有專門練習過長跑的人,突然報一個半程馬拉松;基本不健身的人,一上跑步機就堅持不停下來——這些都容易給心臟帶來額外的負擔。所以,大家在運動中一定要確保安全,一旦出現胸悶、眼花、惡心、喘不上氣的癥狀,就應該立即停止運動,千萬別讓心臟太累。
很多年輕人都認為自己體力好,身體過度透支也并不在意,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平時運動少的人,剛開始鍛煉的話,一定要避免劇烈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感覺身體不適,就馬上停下來,千萬別硬撐著,挑戰身體的極限。
同樣的運動量,別人合適,自己并不一定適合,一定要量力而行。具體什么運動量合適,要以自己的感覺為準。
一般來說,運動結束后10分鐘內心跳就恢復正常,這樣的鍛煉比較適中。如果運動后半小時還是心跳過快,那么就是運動強度太大了。運動量合適與否,還可以看看運動后會不會影響睡眠和第二天的生活,如果影響睡眠,第二天身體會有疲勞感,這個時候就要適當降低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了。
其實,想要健身,不一定非得追求比較高強度的運動,有時候“微動”的養生保健效果反而更好。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我非常喜歡、也一直練習的“微動勝強動”的鍛煉小方法。這個方法就是站養生樁,身穿寬松的衣物,在開闊的場地上面朝西站立,全身放松,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腿稍彎曲,膝不過足尖,身體重心前傾;雙手在胸前持抱球的姿勢,十指微微張開,身體在這個基礎上小幅晃動。每天不拘時間,站20分鐘就行了。站養生樁的方法可以打通身體經脈,調理氣血,使五臟安和,達到補心養心的功效,健身防病的效果妙不可言,推薦大家一定要試試看。
最簡單的養生功法是每天走路6000步
我國有很多傳世的養生功法,其中流傳最廣影響又大的有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氣功、導引等。這些功法都可以全面、有效地鍛煉身體,其養生保健作用也是舉世公認的。但這些功法對初學者來說,有的還是稍難了一些。很多人剛開始練了幾天,因為沒有學會,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就半途而廢,自然從這些功法中收益不多。
說起運動養生,我并不認為大家一定要堅持去學什么養生功法,而是希望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養生功法就好。法無定法,運動也一樣,無論運動或者養生功法諸如打太極拳、練五禽戲,還是簡單的散步或跳流行的廣場舞,只要堅持下去,自己都可以收益良多。
運動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養生的方法。有一些人不好意思跳廣場舞,八段錦、五禽戲自己又學不會、做不好,反復問我有什么又簡單又有效的。其實還真有,最簡單的養生功法就是走路。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養生金字塔解讀”中,提倡每天走路6000步。有一些年輕人總抱怨說自己沒有時間運動,其實大家可以在下班的路上少坐幾站車,一天走上一個小時的路。多走走路可以緩解腦力消耗給身體帶來的疲勞感,越走身體越好,不信大家可以試一試。
一提起運動,大家總會有這樣的錯覺,就是人只有運動到汗流浹背時才算是真正的運動。其實不然,過度的消耗,身體就會過早透支,對健康并不利。大家可以看看那些練長跑的運動員,平均壽命都不高,我前面也說過運動過度的人猝死的風險反而更高。
我是軍醫出身,以前是在部隊里的。當時我的一個戰友,自我要求比較高,他由于先天稍差,本來身體素質就不是很好,來到部隊后一心想把自己的各項標準都達到最好。所以訓練的時候就很刻苦,甚至有意加大自己的訓練量,比如說跑步別人跑5000米,他就要求自己至少跑8000米。
結果一段時間下來,他的各項素質技能不但沒有達到最好,還在一次訓練中暈倒了,幸虧發現及時,再加上他本身年紀小,沒有給身體造成大的傷害。“呵”的聲音一發出來,胸悶、胸痛都被撞沒了。
雖說生命在于運動,但無論是什么運動,都應適度,太過激烈,對身體無疑是弊大于利。我在這里再推薦一個小小運動功法,就是背撞墻。這個在前面也提過,現在再給大家詳細說一下。在中醫里,五音“宮、商、角、徵、羽”對應五臟,也就是說每個臟腑都有自己專屬的聲音,聆聽或者自己發出這樣的聲音可以對特定的臟腑起到保養的作用。其中心臟的聲音是“徵”,對應是發的聲音是“呵”。心臟不適動脈血管堵塞,或心臟有虛證經常心悸、心慌、失眠,都可以用后背撞撞墻。
拿動脈血管堵塞來講,大家想想,如果一個東西沾了臟東西,我們會習慣性用手去彈彈,把臟東西彈掉,這個背撞墻的動作也是一樣的。通過撞墻的方式將身里的臟東西,特別是血管里的壞脂肪、淤血都彈出去,血管里沉積的臟東西少了,心血管疾病自然也就不會發生了,心臟營養補給供上了,心臟的虛證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做這動作具體的步驟是:身體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背靠墻差不多10厘米的樣子就可以了。撞的時候不是用腦袋去撞,要用后背去撞。懂經絡的人都知道,人的后背有身上所有臟腑的俞穴,正中的督脈主管一身的陽氣,對很多疾病都有特效。所以,撞一撞后背,養心的功效十分強大。
背部撞墻的時候,要全身放松。大家剛開始練時要輕輕地撞,等到慢慢習慣了,再開始用稍微大點的力氣撞,撞的時候同時嘴里發出“呵”的聲音,這個聲音一發出來,就會發現胸悶、胸痛都被撞開了,撞沒了。做過的人都知道,撞起墻來,越撞越輕松,越撞越上癮。
有的人剛開始撞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打嗝、放屁之類的現象,這個是正常的,不用擔心。每天撞20分鐘就可以了,時間可以選擇在晚上8-9點,此時心包經當令,對心的養護作用最好不過了。不過,安全起見,身體特別虛和有嚴重心臟病的人就不要練這個功法了,或者練之前咨詢一下專業醫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