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場中做護法工作,白天繁忙勞累,只能隨眾參加早晚課,聽《華嚴經》。沒有更多時間修學,請問如何才能有把握往生?這個問題問得有問題。因為修行是在工作里面修行,離開工作到哪里修?譬如你做護法工作,你為大眾服務這是修什么?修布施波羅蜜,用你的精神、用你的勞力、用你的智慧來幫助大眾。
你想想看,你在這里修財布施,什么是財?體力是內財,這內財布施。你讓大眾生活得很舒適,學習情緒很好,你來護持他,這是法布施;每個人在這里歡歡喜喜,有安全感、有快樂感,這無畏布施。你離開這個場合當中,你的布施是空洞的。所以要知道,修行是在生活里面、是在工作當中、是在處事待人接物。離開了大眾到哪里去修?
說離開大眾我修定,其實定最殊勝的定功,殊勝的修定的方法,《華嚴經》里面許多的佛菩薩給我們示現,在什么地方修定?最熱鬧的場所,我們講百貨公司、商場,天天到那里去逛、去看,干什么?修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智慧,沒有一樣你不知道。看了之后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大定,自性本定。所以你離開外面,你修不到東西。這修行叫什么?歷事鏈心,在事里面磨鏈自己。
所以如果你在繁忙護法工作當中,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的事情會做得非常圓滿,自己定慧等學。不是說我什么事情都不做,這叫修行,那就完全錯了。每天敲著木魚、念著經,以為那是修行?那是學習。修行在哪里?修行在面對一切人事物,看看心還是不是那么清凈,繁忙的時候心地還是清凈。
繁忙時候心地不清凈是什么?里面夾雜著是非人我,夾雜著自私自利,那就不清凈。所以在工作當中要把自私自利修掉,這叫真正修行,起心動念是為別人,沒有一點為自己,沒有一點利己的念頭,把這個修掉。
這是煩惱習氣,要在工作里頭、要在大眾當中把它修掉。貪瞋癡慢,尤其是傲慢,你不對人,你怎么曉得你傲慢斷掉了?你不接觸大眾你怎么知道你的貪瞋念頭沒有了?所以修行離不開群眾。
法身菩薩,這是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為什么還要應化到六道來、應化到十法界來?為什么?要把他無始無明的習氣斷掉。從哪里斷?接觸人事物當中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習氣。然后你才曉得,護法工作是真修行,講堂里面研究經教那是真學習,學了之后要用,用就在護法里頭。
護法,諸位要曉得兩個目標,第一個,護持正法久住,那怎么護持?自己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人看,這要知道。第二個,要護持一切眾生的正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怎么護持他?還是自己做個好樣子給人看,讓他覺悟,讓他回頭。
這個樣子世法、佛法統統護持,真護持了。所以全都是從自己做起,自己要做得好,要做出很好的樣子來給人看,要像佛、像菩薩。沒有一尊佛菩薩是自私自利,為什么?自私自利是煩惱,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薩。
我們常常想到《金剛經》上幾句話,“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佛說的。你還有自私自利,你不是菩薩,你是凡夫。
菩薩跟凡夫沒有兩樣,不一樣就是凡夫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癡慢;佛菩薩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癡慢。事情一樣做,一樣穿衣、一樣吃飯、一樣工作、一樣的活動,就是一個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個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差別在此地。
所以你要懂得,真懂得了,你這個問題就沒有了。那真修行的人我們講堂里講過很多,如果我們真的執著沒有了,還有妄想、分別,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如果說我們分別沒有了,起心動念也沒有了,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這個事情不要問別人,問自己。
真的,少一分煩惱,西方極樂世界就提高很多品級,三輩九品你不斷向上提升。佛菩薩給我們做了許多的表演、示現,我們要能看得懂、看得出來,認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