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導致了內心的苛刻與緊張,因此,常常不能平和心態,追求完美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事物總是循著自身的規律發展,即便不夠理想,它也不會單純,更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識而發生改變。這對于人類也一樣,我們要順其自然,不要去強求生活,對待工作亦該如此。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對自己坎坷的命運實在不堪忍受,于是天天在家里祈求上帝改變自己的命運。上帝被他的誠心打動,于是對他承諾:“如果你能在世間找到一位對自己命運滿意的人,你的厄運即可結束。”此人如獲至寶,開始他尋找的歷程。
有一天,他終于走到皇宮,詢問萬人之上的皇帝:“萬歲爺,您有至高無上的皇權,有享受不完的榮華富貴,您對自己的命運滿意嗎?”
皇上嘆道:“我雖貴為國君,卻日日寢食不安,時刻擔心有人篡奪我的王位,擔心國家是否能長治久安,我能否長命百歲。我活得好累,還不如一個快樂的流浪漢!”
這人又去找了一個正在曬太陽的流浪漢,問道:“流浪漢,你可以不必為國家大事操心,可以無憂無慮地曬太陽,連皇上都羨慕你,你對自己的命運滿意嗎?”流浪漢聽后大笑:“你是開玩笑吧?我一天到晚食不果腹,怎么可能對自己的命運滿意呢?”
就這樣,他走遍了世界的每個角落,訪問了各行各業的人,所有的人說到自己的命運竟無一不搖頭嘆息,口出怨言。這人終有所悟,不再抱怨生活,一切順其自然。俗話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就是這個道理。
說也奇怪,從此他的命運竟一帆風順起來。人是自然的產物,也和大自然中其他生物一樣各具特色、各有所長,這個人適合統領三軍,那個人精于舞文弄墨,各有天賦,各有使命。
人若能知道植物花草的特長,加以妥善運用,不僅能使環境增輝,更能美化生活,增添情趣。人若能像順應花草的自然天性一樣去順應自己的能力和體力,不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強出頭,就能營造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做自己理想中的自我。
“幸福的心靈就像良藥一樣易使病人康復。”把痛苦緊緊抱在懷里念念不忘,會使我們最終被痛苦淹沒。“把生活看得太嚴肅,還有什么價值呢?”歌德曾經說過,“如果早上醒來我們沒有感受到新的喜悅,如果夜晚降臨沒有賦予我們對新的幸福的期望,那么每天的睡覺和醒來還有什么價值呢?今天的陽光照耀在我身上,我應該去認真地感受生活。”在時光的沙漏里,流出去的沙子永遠裝不回去。請珍視時光里沙漏中的每一粒沙,選擇自己的活法,用一顆容易滿足的心,去精心裝點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