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做人,再好不過,但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處處顯示自己比別人有能耐,特別是關鍵時刻,他總會故意裝傻,以避樹大招風,麻煩事纏身,這就是做人的“心機”。
在我們的周圍,有些人的確很聰明,但總是喜歡抬杠,以顯示自己是個有想法且聰明勝于別人的人,搭上話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么,他總要加以反駁,其實他自己一點主見也沒有。不過當你說“是”時,他一定要說“否”,當你說“否”的時候,他又說“是”了。事事要占上風,純粹是沒有“心機”的失敗者。
即使你真的聰明,也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去和別人說話。你簡直不為對方留一點面子,好像要把他逼得無路可走才心滿意足。你想讓人無話可說,達到心理上的滿足。你想過沒有,你滿足了,那么人家會不會滿足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相信你并沒有想到這一層,但實際上你卻是這樣做的。別人會意識到你是一個沒有“心機”的傻人。這種不良習慣使你自絕于朋友和同事;沒有人愿意給你提意見或建議,更不敢向你提一點忠告。你本來是一個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染上了這種壞習慣,朋友、同事們都遠你而去了。
如果別人真的犯了錯誤,而又不肯接受批評或勸告時,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時間延長一些,隔幾天再談,否則,大家固執已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傷害了感情。
因此,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表現的謙虛些,尊重別人的想法,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一個固執的人,應當讓人們都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交談的人。大量事實說明,人們談話時都有一個目的:想知道別人對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他們希望別人也能和自己一樣對某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別人的看法與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應該顯得對此很有興趣。
如果雙方的意見一致,你就會感到一種同情的安慰;如果發現雙方的意見有差異,你也會感到這是一種刺激,因而引起雙方的爭論。
因此,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贊同。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人認為你是隨聲附和,因而就不吭聲了。不吭聲,雖然不會被人誤解為隨聲附和,卻也容易使人認為你并不同意。
同樣地,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一致時,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為什么不同意,不要以為這樣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聲。因為“心機”也是一種胸懷,一種從容和大度,如果這兩樣你都不被別人承認的話,那只能是做人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