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休(832-912),俗姓張,字德隱,婺州蘭豁(今浙江蘭溪)人,七歲削發,目即成誦,日誦《法華經》1000字,滾瓜爛熟。貫休又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奇。貫休受戒往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唐景福(892)間,貫休云游杭州,吳越國君錢鏐慕名參見,并索要詩篇。貫休賦詩《獻錢尚父》一首,瑯縵沔有“合座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因為那時錢鏐有統治全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貫休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自得其樂,何天不成飛耶!”拂衣而去,年夜此云游全國。
900年前后,貫休三次送美女入閩,在山心庵(今天心永樂禪寺)掛單時偶遇扣冰古佛,二人十分投緣,今夜煮茶論禪。他以詩《懷武夷山僧》來記拭魅這一段茶禪之緣。詩曰:萬疊仙山里,無緣見有緣。紅心蕉繞屋,白額虎同禪。
這首詩盛贊了古佛“群物侍伴,雙虎同禪”的法喜禪悅,其中“古木苔封菌,深崖乳雜泉”之句則是描述了山心庵周邊遍植老樅茶樹的殊勝景象。“乳”即指武夷茶“石乳”,這在他《懷武夷紅石子》中也有寫到:
常思紅石子,獨自住山椒。窗外猩猩語,爐中姹姹嬌。
乳噴香諸洞滴,地秀眾峰朝。曾見責杰說,煙霞恨太遙。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雜泉。終期還此去,世事只如然。
弋者終何慕,高吟坐綠鰲。燒侵姜芋窖,僧與水云袍。
竹鞘畬刀缺,松枝獵箭牢。何時一相見,清話擘蟠桃。
詩中的“爐中姹姹嬌”是煮茶的場景;“乳噴香諸洞滴”,明晰地交接了那時武夷山已經普遍種植茶葉。貫休落落年夜度,落拓不羈。曾在通衢年夜道邊走邊吃不美觀子,旁若無人。乾寧(894-897年)初,貫休起頭云游全國。時鎮水兵節度使、潤州刺史錢镠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加銜“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貫休自靈隱寺持詩往賀。賀詩為:“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勤苦蹈林丘。合座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煙閣,豈羨那時萬戶侯”。錢镠見貫休賀詩,自然十分寫意,但仍感意猶未足。因為這時錢镠的“胃口”已經很年夜,已不以總攬14州與得封“萬戶侯”為知足。
他想進一步擴年夜土地,力爭成為雄踞一方的霸主。于是乎錢镠便傳令貫休,要他將“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改后才許相見。貫休對錢镠傲慢待客的立場極其反感,又不滿于錢镠日益膨脹的政治野心,便憤然宣言:州難添,詩亦難改。孤云野鶴,何天不成飛?說罷便拂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