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今天的人們而言,古人的心靈非常發達,而頭腦就簡單得多。也許很多人會說,古人的頭腦簡單,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說得很好,古人的智慧來自于心靈。真正的智慧來自于心靈。
不論你屬于哪個國家,不論你是哪個民族,不論你是什么膚色,也不論你說的什么語言,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是所有的文化及事物都來自于人們的頭腦、心靈和本能,這是人性共通的部分。古代的人,心靈的發達是現代人遠遠不能比擬的。
“智慧”不同于“知識”,“知識”來源于頭腦,而“智慧”則來源于心靈。
在遠古時代,人們茹毛飲血,過著蠻荒的生活,那時候,語言還沒有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完全出自心靈的感受力。遠古時代的人們,心靈是極度發達的。人們之間的溝通不需要語言,不需要文字,你想要傾訴什么,只要一個眼神,對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要表達什么,只要一個動作,對方就能知道你的需要。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完全需要用心靈來感應,那是人們最質樸,最原始的狀態,想想看,那也是最美妙最自然的一種交流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心靈的感受力逐漸退化了,要了解對方,要理解對方,就需要靠語言來進行了。其實,語言的產生并不是人類的進步,而是人類心靈退化的一個標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了,人們所表達的內容也許并不是內心所想。心靈退化了,感受力弱了,無法知道對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在告訴自己什么意思。就只能靠語言來溝通,來表達。
語言屬于頭腦的范疇,當人們學會用語言表達意思的時候,人們就不再試著用心靈去體會對方的心意。人們的頭腦是在進化,頭腦發達了,心靈的感受力卻弱了。
語言發展到了一定的時期,也無法進行徹底的溝通和表達了,隨之產生的就是文字。人們發明使用文字,這同樣屬于頭腦的范疇。人變得越來越聰明,可是心靈卻更加退化。當你用語言進行溝通的時候,尚且需要用心去體會對方一句話中的語氣,去體會他真實的想法。可是到了文字,就完完全全是用頭腦在思考問題了。
要知道,一個人的生命的能量是均衡的,頭腦越發達就意味著你的心靈越萎縮。曾經有很多人說,語言文字標志著人類的進步。這個概念錯了,這并不是全面的。正確的定義應該是——語言文字的出現是人類心靈退化、頭腦進化的標志。所以說,差異就在這里。心靈的感受力和頭腦的發達程度是此消彼長的。
我們當代的人,頭腦的發達已經到了一個極致,對于文字的使用同樣也是達到了一個極致。先進的科學技術,網絡的大量使用,使我們都能夠更快速、更便捷地獲取海量的知識,各種資訊從四面八方涌來,武裝了我們的頭腦,填充了我們的頭腦,我們習慣了用頭腦來判斷,用電腦來工作。
看看我們周圍,人們都是用什么來交流的呢?手機、網絡。我們不再是面對面地感受對方的心靈,而是面對著冰冷的屏幕,用手指和鍵盤說話。
有很多人都有一種癥狀,就是在網絡上能夠滔滔不絕、侃侃而談,可是在生活中,當他正面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時候,卻語無倫次,甚至說不出話來,語言有了障礙。這是很應該警醒的啊。為什么我們的心靈感受力竟然會退化到如此地步?
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出現了問題,導致的結果就是人情的冷漠。有的人,寧愿相信沒有生命的機器,也很難對身邊的人付出真誠。
可見我們的心都已經封閉了,心靈已經物化了,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內心禁錮在黑暗冰冷的城堡了,不去感受外界的冷暖,也不愿意讓別人走進來,那么你的這顆心就會漸漸麻木直到死去。學會把你的心門打開吧,只有讓這顆心見到陽光,淋到雨露,吹到春風,這樣,它才會慢慢蘇醒,逐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