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shù)人來講,他們認為的幸福是什么呢?如今許多人認為,幸福的根本是金錢。但實際上,金錢和幸福有關(guān)系嗎?是有關(guān)系,但并不起決定作用。心理學(xué)家認為,金錢對于人的幸福感,所起的作用只占五分之一。
作為普通人,一無所有當(dāng)然非常痛苦,然而,有了錢,也不一定就幸福,反而可能帶來過多的壓力。所以,金錢跟幸福并不成正比,否則,有錢人就一定快樂,沒錢人就一定痛苦,但現(xiàn)實中卻并非如此。
還有人認為,幸福在于住房,這種觀點也不盡然。對有些人而言,剛開始有個小房子,就感覺不錯;然而一段時間后,便不滿足了,開始提升住房條件;過一段時間,又不滿足了,想再換一套大房子……到最后,即便有最好的房子,他們也不覺得開心。所以,好的住房并不意味著幸福。
也有人認為,幸福在于所處的環(huán)境。大多數(shù)中國人認為,住在城市的中心比較幸福,這種心態(tài)直接導(dǎo)致城市二環(huán)以內(nèi)的房價特別高。可是在美國,人們并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住在偏僻的郊區(qū)才幸福。因此,如果說幸福在于環(huán)境,何以中國人覺得幸福的地方,美國人卻覺得不幸福呢?
總之,人們往往認為,達到某個外在的標準,就會獲得幸福。但事實上,當(dāng)達到這些標準時,也不一定真的幸福。所以,我們好好思考就不難發(fā)現(xiàn):幸福無關(guān)乎外境,它只是內(nèi)心的一種狀態(tài)。
假如不明白這個道理,哪怕?lián)碛辛艘磺校踩耘f不會快樂。因為世間萬法都是如此,沒得到時,認為得到它會快樂,等真正得到后,也就沒什么了。比如,沒車的時候,你認為有車會幸福,剛買時你也感覺開心,可是過了兩三天,就沒有感覺了;沒房子的時候,你覺得有房子會幸福,剛搬進新居時也非常快樂,可是過一段時間,也沒什么興奮了;
沒成家的時候,你覺得結(jié)婚會幸福,可是婚后才發(fā)現(xiàn),對方的想法、行為與自己都不合,反而成了痛苦之因。那個時候,你可能又覺得離婚快樂,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字的那一刻,才是得到了最大的幸福。
佛教認為,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這個道理其實不難懂。但因為許多人對佛法不了解,之前沒在這方面探索過,只是天天看廣告、看電視,在各種信息的狂轟濫炸下,自己的心隨外境而轉(zhuǎn),認為買房子多么開心、穿名牌多么快樂,結(jié)果離幸福越來越遠。
因此,有智慧的人應(yīng)該反思:在那些瑣碎的事物中,怎么可能蘊含著最難得的幸福?我曾看過恩格斯的一句話,他說:“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坐在花園里讀書,嘴里銜著煙斗,陽光溫暖了我的背脊,再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了。”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到底是不是幸福?如果是,那誰做到了這一點,誰就能幸福。但事實上是這樣嗎?
世間很多人沒有想過無常,他們認為幸福永遠不會消失,正在享樂的時候,根本不想幾十年后的變化,更不會想到最終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