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故事講到兩個年輕人談戀愛,兩邊的父母親都不同意。他們想:如果真的不同意,就死給他們看。于是兩個人跑到二十層的高樓上,說好了一起跳下去。其中女孩子的感情比較脆弱,她想,如果你跳下去了,我還沒跳下去,我會更痛苦。于是她說:“我先跳下去吧!”她就先跳下去了。男孩子一看:“這么恐怖,我不跳了。”
人到了死亡的時候,情感帶來的其實只有摧殘。因為平常凡夫的愛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看上了,喜歡了,對我有用了,我就喜歡你;如果你對我沒有用了,我就不喜歡,不愛你了。而佛教提倡慈悲智慧的愛,愛如果加上智慧,這個愛就是慈悲,是對生命的一種愛。
如果我們執著世俗當中的感情,在死亡來臨之際,就會產生強烈的痛苦感。“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越是相愛的人分離時越是痛苦。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你的幸福都是依靠于別人而得來的。
你因為擁有某人而感覺幸福,感覺開心,感覺安心,所以你保險箱的鑰匙是在別人手里的。一旦保險箱掏空了,你的幸福在哪里呢?你的安心在哪里呢?
任何一種情感,一旦產生了執著,就會形成習慣,從而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我所執著的人不會離開我。感情越好,就越覺得他不會離開。包括對父母親的感情,下意識總覺得,父母親不會離開我。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離死亡都是越來越近,沒有人說他是離死亡越來越遠的。
每一天的生命都距離你跟喜歡的、有情的人要分手的時間越來越近了。但你卻不知道,你總以為他不會離開。感情越好,到了要離開的時候就越痛苦。如果像冤家一樣,真要離開了,就不會太痛苦,甚至還偷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