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口舌之交”是人際溝通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在這個溝通過程中,言來言去,自難免失真之語,誹謗就是失真言語引發出的一種帶有攻擊性的惡意傷害行為。
在很多時候,誹謗與留言并非我們所能夠制止的,甚至有人說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流言,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對待流言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偉大的美國總統林肯說:“如果證明我是對的,那么人家怎么說我都無關緊要;如果證明我是錯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氣來說我是對的,也沒有什么用。”
當誹謗已經發生,我們一味地去爭辯,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不是越辯越黑,便是欲蓋彌彰。魯迅先生說得好:“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的確,對付誹謗最好的方法便是保持緘默,讓清者自清而濁者自濁,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有位修行很深的禪師叫白隱,無論別人怎樣評價他,他都會淡淡地說一句:“就是這樣嗎?”在白隱禪師所住的寺廟旁,一對夫婦開了一家小店,他們家里有一個漂亮的女兒。有一天,夫婦倆發現尚未出嫁的女兒竟然懷孕了,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夫婦倆異常憤怒。在夫婦倆的一再逼問下,他們的女兒終于吞吞吐吐地說出“白隱”兩字。
夫婦倆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禪師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只是若無其事地說到:“就是這樣嗎?”于是孩子生下來后,就被送給白隱禪師,此時,白隱禪師的名譽也掃地,但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孩子。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但他總是泰然處之。
事隔一年后,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于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老實實地向夫婦倆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夫婦倆立即將她帶到白隱禪師那里向他道歉,請他原諒,并將孩子帶回。
白隱禪師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放佛不曾發生過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風吹過耳畔,霎時即逝。
白隱禪師為給鄰居女兒以生存的機會和空間,毅然放棄了為自己洗刷清白的機會,縱使受到人們的冷嘲熱諷,他也始終泰然處之,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就是這樣嗎?”雍容大度的白隱禪師令人贊賞景仰。
一個人如果能夠將外界的閑言碎語當作耳邊的一陣風,任它吹來,任它吹去,不為之所動,就會省卻很多時間,獲得一個清靜圓滿的人生。流言止于智者,“不辨”才是一種大胸襟,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會被流言中傷的,因為他們懂得用緘默倆對待那些毫無意義的流言、誹謗。當我們用緘默來處處理問題時,我們的心就會得到安寧與平靜,不再會有怨恨之類的繁雜情緒讓我們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