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孩子,特別喜歡吃桔子。他媽媽買桔子,總是以三的倍數買,如15個21個。吃桔子時,就由孩子來分,爸爸媽媽和自己一人一個。有一回,桔子只剩下3個了,他把桔子拿在手里,沒像往常一樣送過來,而是用眼睛看著爸爸媽媽,意思就是說,就剩3個了,你們倆還吃呀?他媽媽給丈夫使個眼色:吃。結果爸爸媽媽一邊剝桔子,兒子一邊流眼淚。他媽媽事后說:“天呀,我把這個桔子吃下去,一點味兒也沒吃出來。但要讓孩子心里有別人,有好吃的大家一塊分享,要讓他從小就有份額意識和與別人分享的習慣,我必須那樣做。”
孩子長大后考上了大學,親戚朋友很高興,這個給50塊錢祝賀,那個給100塊,一共給了500塊錢。過春節時,他媽媽驚訝地發現,他把500塊錢裝了一個紅包給奶奶當壓歲錢,這讓她有一股欣悅之情。
這個孩子為什么變得這么有孝心,一般孩子看見老人給的壓歲錢不多還不高興,哪有給老人壓歲錢的?這就是從小培養起來的習慣。
剛入小學的雅芬從未整理過自己的床鋪,有一天她無意地把床上的毛毯卷好,媽媽看到說:“你的床鋪得好整齊哦!”第二天雅芬又疊好毛毯并且擺好枕頭,她媽媽再一次稱贊她的進步。此后連續好幾天,雅芬都能夠把自己的床鋪整理得很好。
雅芬在母親的稱贊下慢慢養成整理床鋪的習慣,由于她自己整理床鋪習慣的養成,對其他未來的任何事情,都有較好的影響。如果她能對整理自己的床鋪感到滿意,那么她可能進一步來收拾她的玩具,保持房間的干凈或小心她的衣服以免弄臟等。
可見,小習慣、好習慣可能都存在于一些不大引人注意和重視的小事中,但它日積月累,可能就會成為影響你人生道路的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
習慣并不意味著僵化,它也可能意味著活力,更意味著秩序和節約。反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節省法,為腦神經提供了休息的機會,畢竟還有更重要的工作等著它去做。
要養成習慣,如果不用科學的方法,而僅憑一時的意志,那只會使你感覺到累而生厭。習慣有賴于科學方法來支持。
習慣性的生活會使你感到有十足的精力。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生。在你的生活習慣中,你會使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理想都得到體現。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薄傲晳T”貫穿著整個人生,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與習慣的好壞有著緊密的關聯。養成良好的習慣,既有助于身心健康,又能夠鍛煉我們的意志,是使我們終生受益的寶貴財富。
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使其在良好的行為中得到鞏固和發展,這樣可以讓你在人生之旅中走得平坦些,讓你活得更瀟灑自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