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佛教界對環保問題一直很關注,環保領域的很多公益慈善活動中,都有佛教界的身影。之所以這么關注,是因為眼下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很嚴重,水、空氣、食物,幾乎都受到了污染。每一個人都需要干凈的水、空氣和食物,那么,人為什么還要去污染環境呢?這是因為人們沒有意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不知道這種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人不可能脫離環境而存在,這樣淺顯的道理誰都知道,可是知道歸知道,一旦遇到了利益上的好處,就立刻只顧著去爭利,而忘記了破壞環境的惡果。提及現在的環境污染,不管是哪一種污染,說到底都是因為人的心污染了。人心的污染,包括很多殺生、爭斗的念頭和行為,還有對金錢利益的貪婪,善念的泯滅,惡念的滋生等,其根源就是一個“貪”字。
貪、嗔、癡是人心的三毒,貪又是三毒之首,人若有了貪心,就等于滋生出了毒,向外是害人,污染身邊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向內則是害己,毒害自己的人生。人心的“貪”可以從很多方面來講。口腹之欲是貪,虛榮心熾盛是貪,爭強好勝也是貪,侵害他人利益更是貪。貪婪造成的惡果不僅僅是自然環境的破壞,更是世道人心的敗壞。
如今社會上無處不在的陷阱,就連佛門中人,也不能避開。一次,一位年輕的弟子外出乘坐出租車,被騙走雙倍車費,回來談及此事,弟子倒是一味責備自己當時起了嗔心,我只好寬慰他不可太過自責。但借由此事,可見出當下的社會風氣。
讓今人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并不現實,我們早已失去了那樣天然的自然環境,但是古人的智慧很實在:過度的索取是在殺雞取卵,飲鴆止渴;而不去過度索求,不去破壞,大自然便自會按照它固有的運行規律去調養生息,從而不斷把資源提供給人們。
若從源頭上來扭轉環境的惡化,只能依托于人心的凈化,清除人心中的貪毒和染污。我常聽身邊的居士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話并不錯,但是我總希望大家少看他人,多看自心,每個人都去求得自心的清凈,在這個基礎上,再把自己的善心、善念傳播出去,以期影響他人。
今人多生活在城市的喧擾之中,所以格外地愿意去親近自然。盡管這意味著真正的“自然”已經越來越少,但和尚認為,愿意去自然的環境里走走,這是好事,親近自然,也是一種對人心的凈化。若這世上人人都能夠完成自我內心的凈化,這個社會也就能和諧、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