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一個小院里住著三戶人家,一戶是公司職員,兩口子像兩只勤勞的蜜蜂,采花粉釀蜂蜜,勤儉節約,一點一點積攢家當;另一戶開了家美容院,生意挺紅火,雖然不是日進千金,也足以讓人垂涎;第三戶人家是窮詩人,名家夠不上,自然也就沒有錢,卻每天喝一兩小酒,甩一甩長發,或展紙疾書,或輕聲吟唱,倒也自得其樂。
表面上三家鄰居客客氣氣,和睦相處,背地里的“小九九”可就大了。小職員對詩人的灑脫不羈、我行我素不以為然,也無法說服自己恭維美容院老板的淺薄無知、只認錢不認人的德行;美容院老板既看不起小職員的窮酸和那種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小模樣,同時又痛恨詩人的清高;窮詩人則瞧不起小職員的拘謹、平庸,“聞”不慣生意人身上的銅臭,這是其一。
其二,在心底里,小職員既眼紅美容院老板那鼓鼓囊囊的腰包,又嫉妒詩人的才能;美容院老板羨慕小職員的平穩清閑和詩人的散淡飄逸;而詩人呢,則羨慕小職員的知足常樂,又羨慕美容院老板的錢財。
于是,每到人靜夜深時,常常從這三戶人家中傳出深沉的嘆息。
在現實生活中,因盲目攀比而常嘆息的肯定不只這三戶人。比如有人剛買了一雙運動鞋,穿在腳上覺得挺神氣的,可一看同事穿的是耐克牌運動鞋,又馬上覺得自己的不是名牌,“檔次”沒人家高。相比之下,覺得自己似乎矮人一截,因此不快樂的陰影就會籠罩心頭,臉上則會“烏云密布”,愁眉不展。
心理學家認為:造成人們愛攀比的原因,主要是愛慕虛榮的不健康心理,覺得樣樣比別人出色才會有一種滿足感;其次,過強的自尊心和不恰當的好勝心,也會導致人們事事要去和別人比,并要比別人強,否則,就會覺得丟面子。
具有這種思想的人,如不及時克服攀比之心,則會在苦惱中越陷越深。時間一長,就會變得孤僻、壓抑,甚至會為了超過別人,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那么,怎樣才能克服愛攀比的思想呢?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轉移注意力。當我們把注意力從與他人攀比上轉移到學習或工作上時,煩惱就會大為減少。在物質方面,應該和不如自己的身邊人相比,那么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這樣快樂也就會時時陪伴著你。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們想要的太多了,而且,他們習慣把眼睛盯在他人身上。因此,可以說攀比是一切煩惱的根源。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安心過自己的生活,而不要盲目羨慕他人,或是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硬要去和人家比試。如果是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或許覺得自己有優越感,心里就會好過一些;如果是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當覺得自己有不如人家時,心里除了酸溜溜的之外,又會平添一層不快與憂郁,因而在心底里抱怨上蒼的不公平。如此一來,就會把自己好端端的心情,在幾秒鐘之內弄得烏云密布。而不攀不比,快樂地活在當下,是最理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