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子,放學回來偷了同學一塊橡皮,媽媽非但沒有責怪他,還夸他能干。第二回,他有偷了一件大衣,交給媽媽,媽媽很滿意,還夸獎了他。隨著歲月流逝,當年偷小東西的小男孩也長成了大小伙子,便開始偷更貴重的東西。在一次作案期間,被警察當場抓獲。隨后的結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
故事雖然代代流傳,但是里面所傳遞的道理,卻更需要大家去了解。這里講的不僅僅是母親的品格問題,更是母親所對孩子的影響。拋開寓言故事,我們再來聊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比如,母親和孩子一同去過馬路,媽媽告訴孩子,現在是紅燈,需要等到綠燈才可以通過,孩子牢記了。所以,即使沒有大人陪伴,也可以安穩的過馬路。否則,母親帶領孩子闖紅燈的現象,被孩子牢記后,可能今后在過馬路時,便會有危險。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在牙牙學語時,就開始模仿,而且模仿的能力非常強。除了行為能力上的模仿,日常的行為習慣,更是根深蒂固的影響著孩子。所以,要想孩子平平安安,懂事的成才,父母們需要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去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