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人生中常時縈懷,不經意就自然浮現(xiàn)的字眼與期盼。對多數(shù)人來說,成功指的是財富,但就某些人而言,則是聲望地位、高深的學問,或是幸福美滿的婚姻、良好的親子關系等。然而,所謂的“榮華富貴”、“五子登科”,或者八風境界中的“稱、譽、利、樂”等順境,可能永遠保有嗎?其實不易!
人生若迷惑于真理,追逐五欲之樂、迷而忘返,終不免墮落;即使修了再多世間善法,亦不過是人天福報,享盡仍受輪回,并非究竟圓滿之道。唯有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見,隨緣而行,始能獲得真正的圓滿成功。《賢愚經》中,釋尊開示“頂生王”的公案,正說明了順境當中,貪欲不止、不行正道,必遭致敗亡。
順境不覺 貪慢招墮
頂生王的前生,是弗沙佛時婆羅門之子。當他在迎娶的途中,遇見佛陀心生歡喜,把準備給新婦的大豆奉撒于佛,四粒掉入缽中,一粒落在佛頂,因而感得統(tǒng)治四天下,以及在四王、忉利二天享樂的果報。在忉利天,頂生王不僅與帝釋分坐,享盡五欲之樂,而且壽命極長。由于果報殊勝,因而欲望愈來愈大,最后,因支援帝釋打敗阿修羅王,驕慢心生,自言:“我力如是,無有等者,今與帝釋共坐何為?不如害之,獨霸為快!”當惡念一起, 隨即自天上墜落人間身亡,后墮三惡道受無量苦。
古今中外,無論高官顯貴或市井小民,如上述例子不勝枚舉。其實,“成功”本身不是罪惡,不必畏而遠之。人生在世,為了基本生活,必須營造種種利生事業(yè),成就功業(yè)有其一定的意義與價值,只要發(fā)心良善,“成功”即是一種福報,既可自利,亦能利他,進而成就無量的功德。但是,如何才能避免為了成功而造惡,進一步成就真正圓滿的功德,必須建立以下三種知見。
知因識果 得失從緣
首先,要深信因果。諺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凡事都須從因上努力,在善因上精進,必感善果;就惡因上著力,必招惡報,此乃真實不變的法則。深信因果者,必能正順法理而不逾矩,有了良性的循環(huán),當然諸事順遂無礙。
其次,要明白諸法緣起。“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不信但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新。”又經云:“此生故彼生”,諸法從眾緣聚合而生,“此滅故彼滅”,緣盡終歸散滅,能夠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于功成名就之時,必然不自矜夸,能將功勞歸諸他人,不致驕奢而敗亡。又因為了知緣起緣滅的必然,逢遇困境時,也能淡然看待得失,自省失誤所在,進而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第三,要相信本具佛性。人人都具有與佛無二、不生不滅的覺性,只因妄染纏覆,所以輪回六道,尚為眾生;只要去染還凈,終將成佛。明白這個道理,就了解生命非僅一期生死,不論任何境界都是磨煉成就佛道的過程,一切操之在我,如此每天都能過得很有價值與意義。
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但因迷惑于真理,耽溺、迷失在權利與欲望中,不免自取敗亡。菩薩了達因緣果報之理,不落兩邊,常行中道,逢苦不憂,遇樂不喜,巧運緣起之法,大做夢中佛事,自利利他,廣結善緣,如此福慧增長,終成佛道。“彼既丈夫,我亦爾”,當效法菩薩的愿行,自度度人,方是追求真正圓滿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