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四弘誓愿”是一切菩薩均應發起的誓愿,因此成為佛教修行通規,廣泛流傳于各門各宗。
六祖慧能一次在與人講法時,講授自性五分法身香和無相懺悔之后,與眾學生發“四弘誓愿”,這次講法的經過,被記錄在《壇經》中,從某種意義上說,禪宗的“四弘誓愿”也就是慧能的弘愿。
在《壇經》中,關于“四弘誓愿”的記載如下:‘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愿,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愿度,自心煩惱無邊誓愿斷,自性法門無盡誓愿學,自性無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愿度?怎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疑、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疑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愿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愿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在《六祖法寶壇經淺釋·懺悔品第六》中,宣化上人又為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讀:各位善知識,你們既知懺悔后,再與你們發四宏誓愿。你們每人要正心誠意地聽。(1)自己心里頭的眾生無邊要發愿度。(2)自心煩惱無量要發愿斷。(3)自性法門無盡誓愿學。(4)自性里無上佛道,各人皆要發愿來成就。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你們不是發愿說眾生無邊誓愿度嗎?怎樣度眾生呢?這不是惠能我來度你們各位眾生,而是自性自度。
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自己心里的眾生,有善、有惡。善的眾生他自己知道求無上道發菩提心,但惡的眾生就要依你來度了。故要發愿度自己心里的眾生。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每人都要回光返照自己省察一下:我自己心里頭的眾生度了沒有?我自己的思想是否純正?行為是否高尚?我是不是有嫉妒心、障礙心,和種種無明的心?自己心里的眾生,本是無量無邊的。現舉出要點:所謂邪迷的眾生,要用正當的智慧來度。
要用謙恭真實心來度憍慢誑妄的眾生。要用善心來度不善心的眾生。要用恭敬心來度嫉妒心。若嫉妒此人比我好,就要用恭敬心來化解。惡毒心,舉例來說:就像菩提流支用毒藥毒害菩提達摩,這種狠毒的心。各位聽經要回光返照,問問自己究竟有沒有這些毛病。經上講度眾生,我心里是否有這些眾生呢?要是有就要想辦法度。你要不度它就把你拖到地獄去,出不來而受苦無窮。
像前邊所說種種的心,這都是眾生,你們各人要把這些眾生度到明白為止,不要明知故犯,這就是真度眾生。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什么叫自性自度呢?即自己心中的邪見、煩惱、愚癡的眾生,你要用正見教化他們。你有正見了,就用般若的智慧將愚癡、迷妄的眾生打死。有人說:打死眾生不是犯戒嗎?答:這個犯戒一點也不要緊。在不應犯戒時你又不怕犯,在不犯戒時你又說犯戒了——你這種人真難教化!你自己自性里的壞眾生,應核將其除去。
將壞眾生除去,好眾生就安樂了,所以可以殺可以打死它。你們每一個人要自性自度。當邪的眾生來了,應用正的眾生度它。迷的眾生來了,就用悟的眾生度它。愚癡的眾生來了,你就用智慧來度,惡的眾生就用善的眾生來度。像這樣度眾生,才叫真正度眾生呢!
又煩惱無邊誓愿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愿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